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一天,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等方式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节日里,小学生背诵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不仅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提升文学素养,就为大家介绍几首适合小学生背诵的端午节古诗,并深入探讨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端午》,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端午佳节的温馨场景,诗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一句,生动地勾勒出女子们佩戴香囊、五彩丝线缠绕手臂的习俗,展现了节日的独特风情,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盼,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卢肇的《竞渡诗》则是一首充满动感与激情的作品,生动再现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诗中“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两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选手们奋力划桨、勇往直前的英姿,以及龙舟破浪前行的磅礴气势,果然夺得锦标归”一句,更是为这场激烈的竞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体现了人们对胜利的渴望与追求。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深刻反映了屈原悲剧性的一生及人们对其无尽的怀念,诗中“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直接点明了屈原投江自尽的事实,以及楚国人民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对谗言诽谤的无奈和对蛟龙传说的驳斥,强调了屈原精神的不朽与永恒,最后两句“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则以自然之景喻人之德,寓意着屈原的高洁品质将如同清澈的沅湘之水一样,映照千秋万代。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则将端午的节日氛围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诗中“五月榴花妖艳烘”开篇即以绚烂多彩的榴花预示着端午的到来;“绿杨带雨垂垂重”则描绘了一幅雨润杨柳、生机盎然的画面;“五色新丝缠角粽”则具体到了端午的食品——色彩斑斓的粽子;“正是浴兰时节动”则提到了端午的另一重要习俗——采兰沐浴;“菖蒲酒美清尊共”则描绘了人们共饮菖蒲酒、欢度佳节的场景;“叶里黄鹂时一弄”则以黄鹂的啼鸣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泼;“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则以梦醒时分的朦胧感收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端午之夜。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宋·吴文英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腰箭初射,匣刀旋切,罗帕新分绿茶,龙缠细马,望素影芦花,碎琼齿叶,旧赐瑶缄,网香微染瑞莲热,吴兴输妙丽,问谁解、剪霞裁雪,风韵高奇,骨体清健,雅合骚人笔,光摇半壁,正午镜移阴,晚妆宫阕,应念孤山,此时消瘦绝。”
吴文英的《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虽不是直接描写端午景象的诗作,但其中蕴含的清新雅致与自然之美却与端午的节日氛围不谋而合,诗中“清溪数点芙蓉雨”开篇即以雨打荷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苹飙泛凉吟艗”则进一步描绘了夏日池塘中的凉爽与惬意;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与深刻体验;整首词虽未直接提及端午二字但那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却让人不禁联想到端午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日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共鸣。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在端午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屈原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