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日里探访友人园林却未能入内,却在园墙外意外欣赏到一枝红杏探出墙头的美景,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的前一句是什么呢?它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意境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文化韵味与自然之美。
诗句原文与出处
《游园不值》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两句诗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全诗的核心意象,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诗句解析
-
春色满园关不住:此句以“春色”二字点明季节背景,即春天的到来,春天是大自然最为绚烂多彩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意盎然,尽管园门紧闭,但那满园的春色却是无法被禁锢的,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泄露,展现出春天的无限魅力。
-
一枝红杏出墙来:紧承上句,以“红杏出墙”这一具体而生动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力量和美丽,红杏,作为春天的象征之一,其鲜艳的色彩和娇嫩的姿态,无疑为春天增添了几分妩媚与活力,而“出墙来”三字,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红杏以人的情态,仿佛它是有意探出头来,向世人宣告春天的到来。
情感与意境
-
遗憾与惊喜并存:诗人在探访友人园林时,本想入内赏春,却因园门紧闭而未能如愿,这种小小的遗憾,反而激发了他更加敏锐地捕捉外界的美好,当看到那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惊喜,这种由遗憾转为惊喜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曲折与趣味。
-
对生命力的赞美:红杏出墙的形象,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更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向上,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封闭或压抑,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光彩,这种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歌颂,是这首诗最为深刻和动人的地方。
文化意义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美好事物终将突破束缚、展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意象被频繁引用和演绎,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重要载体。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共同构成了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经典画面和深刻寓意,它们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突破的精神力量,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学会像那枝红杏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