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古诗中的自然哲思

野望,王绩古诗中的自然哲思

智慧收藏家 2025-06-19 03:40:11 趣生活 24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首名为《野望》的短诗,以其深邃的自然描绘和蕴含的哲理思考,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首诗出自初唐诗人王绩之手,是其田园诗作中的佳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寄托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野望》,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

诗人简介:王绩与他的田园情怀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是唐朝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父,他早年曾涉足官场,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归隐,选择在家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野望》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追求自然和谐、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状态。

《野望》原文赏析

《野望》全诗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开篇即景生情,诗人站在东皋(地名)之上,于傍晚时分远眺,心中却感到无所依托,这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广阔的秋日黄昏图景,树木披上秋装,群山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色彩斑斓而又略带萧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细腻入微的观察力。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描写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牧人赶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两幅生动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足,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野望,王绩古诗中的自然哲思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环顾四周,发现周围都是陌生人,于是不禁长声歌唱起《诗经·召南·草虫》中的“采薇”篇章,表达自己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怀念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这里的“采薇”不仅是对古人生活方式的追忆,也是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深层解读:《野望》中的哲学思考

《野望》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剖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王绩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中的“无相识”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孤独,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疏离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社会变革和个人理想之间挣扎的矛盾心态。

古韵今风,《野望》的永恒魅力

《野望》以其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更激发了后人对于自然、生命以及存在意义的无限遐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野望》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寻找心灵的归宿,正如王绩笔下那片静谧的田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东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转载请注明来自文库网,本文标题:《野望,王绩古诗中的自然哲思》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